MBA > MBA资讯

中国MBA国际化的核心或为跨文化交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内大多数商学院把国际化视为长期的努力目标。国际化就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素养的国际化人才,以应对全球化的经济所需。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国际化?国际化是否等同于欧美化?

  国际化并不是简单的借用欧美的教学理念,也并非聘用几个外籍教师所能完成。需要在师资、学员、课程、项目、学院管理模式、科研成果、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努力,也需要在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沟通和理解等方面的多重努力。

  10月24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MBA 项目的同学与美国麻省大学MBA项目的同学进行了一次精彩的视频模拟商业谈判。根据上外MBA课程安排, 周四《跨文化沟通与竞争力》课程的主题为“模拟谈判”训练。

  中美双方学生各六组,总共有25名学生参与了这次课程。上外MBA 自2010年开创这门课程以来,在跨文化沟通方面给同学和老师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学习素材。使中美双方学生、教授可以同堂学习该门课程,这种学习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创。

  双方学生会各自扮演供货商和客户,模拟真实的谈判情景,通过分析产品,商谈价格等最终达到完成交易的目的。课程结束之后,上外MBA教育中心就两国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出了几点总结,中国的学生在谈判前,积极准备,勤奋刻苦;在谈判中,循序渐进,迂回曲折,对细节把握不够,有时会妥协于对方;而美国学生开朗,大方,谈判娱乐两不误;谈判时一针见血,直来直去,注重细节,把握大局。这样的跨文化差异导致了双方学生在谈判过程中,沟通交流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技巧。

  在这次谈判活动中,双方学生明显感觉到中美之间的文化间的差异。上外 MBA 的学生吴丽说:“通过与美国商学院学生的多次谈判交流,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多少可以看出中美两国MBA 学生们的差异,这或许更值得我们思考。”美国麻省的Jacson说:“我们没有达成协议的,尽管最后只差十美元... 这意味着初步测算我们应该减少多少,多少钱可以在接受的范围内。我仍然试图找出什么地方出了错,我们应该多一点点准备的。”

  据上外 MBA的教师介绍,上海外国语大学MBA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源自于东方的新一代复合型“无国界管理人才”,作为上外MBA必修课程之一的《跨文化沟通与竞争力》注重让学生了解,在跨文化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尊重与理解对方文化价值观,实现有效交流与沟通,解决问题。

  另外,为了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接触跨文化环境和管理理念的机会,上外 MBA每年会举办3-4次的海外商业学习之旅。2012商业学习之旅是伦敦站和米兰站,伦敦站是以国际金融管理为主题,米兰站则侧重于奢侈品管理。学生参加为期一周的海外学习之旅,结合自身的兴趣和行业背景,有机会与当地的企业高管和前线工人交流。作为日常课程的补充,海外学习之旅意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视野。

  就职于美国时尚服装公司Michael Kors的陈洁提到,与国内的课程实际相比,五天的学习之旅非常注重实践,“神秘购物”,拜访GUCCI、BURBERRY这些顶级奢侈品企业,与企业高层直接对话,了解这些奢侈品王国建立的奥秘,对于她来说是非常难得的经历。

  据了解上外MBA的全日制学生有一半来自世界各地,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学生,也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来自巴基斯坦的Khan说:“我们在一块上课,这感觉很棒,我可以和他们交朋友,要知道我们的习惯不一样,但在这里我们可以交流。”

  跨文化交流作为商学院国际化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受到商学院的重视。随着和国外院校合作的加深,跨文化交流的方式不断增多,中国MBA教育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中国MBA国际化探索的道路上,在本土化、国际化二者的协调兼顾上,商学院亦步亦趋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