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 > 人物案例

案例研讨:山西煤老板的转型烦恼


  煤老板赵一山天真地以为,有了这么多好处,国家发改委没理由不批。但胡润贵的汇报让他彻底断了念想。

  “闹了半天原来我们是一厢情愿啊!”他不无懊恼,把戒指摘下在桌上猛敲几下。

  “看来只有把项目分拆了,但这样的话,国家发改委最多给你200万的专项资金,地方配套大概指望不上了”。胡润贵说。

  “那就没意思了,毛毛雨,还要给他们做账……”赵一山撇撇嘴,有些不屑地说。

  赵一山当初决定进军农业,一方面是因为熟悉,另一方面出于“国家扶持农业的力度将持续加大”和“农产品价格将上涨”的预期。这两个预期不能说错,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赵一山的身上体现。

  “幸亏当初没有一头扎进去,不然就进退两难了。”他悻悻地说。

  碰了壁的赵一山打算转向另一个领域。他2008年在广西东兴和河北邢台买了两块地,打算开发房地产,但出于对楼市泡沫的忧虑一直没有动工。现在农业的项目眼看是要黄了,而房价又节节高升,进入楼市就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转身之难

  赵一山是山西煤老板转型发展的一个样本。

  经过本轮国进民退,到2010年底,山西省原有的2600座煤矿将只保留1000座。这意味着,山西数千名煤老板将从煤炭产业退出,进入新的投资和产业领域。据业内人士估计,山西各地“煤老板”手中大约有3000亿元的资金,而国内投资渠道狭窄,煤老板的巨额资金将投向何方亟须政策引导。

  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协会一位官员介绍,煤老板转型在山西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但成功的并不多。“煤炭太容易让人暴富了,利润太高,操作难度又不大,大家都在找项目,但还能有哪一个行业能像开煤矿这样赚钱呢?”

  “小煤矿利润大,但属于粗放式管理,高科技和服务业,既要求精细管理,更有技术门槛;人才、管理技术跟不上显然具有很大经营风险。” 山西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周明定表示。

  上述煤炭工业协会人士称,山西省小型煤炭企业主大多数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这几年各地加大了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力度,也限于煤炭业的政策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

  “这些土生土长的煤老板再重新选择一个产业来创业很难,受本身素质能力所限、产业转型所需市场环境不成熟等因素,容易因为轻率冒进而失败。”

  对多数出身农村的煤老板来说,选择农业和养殖业是自然而然的事。据了解,目前山西省共有610个煤焦铁企业创办和转产农产品加工业,形成投资总额68亿元,其中投资上亿元的企业有23家。但农业受自然和市场风险双重影响大、周期长、利润薄,这对习惯了日进斗金的煤老板们来说不啻是一种考验。

  同时, 民营企业投资受到的制约和瓶颈很多,也是“煤老板”转型困难的重要原因。土地、资金、人才、管理、技术、信息缺一不可,这些要素的取得,对于国有企业可能容易一些;但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获取成本依然很高。

  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领导组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一些转型企业尽管在社会上形成一定影响,但考察中发现大都还在建设中,没有形成生产能力。”山西省农业厅厅长孙连珠亦承认,山西省进行农产品加工业的龙头企业规模小、布局散,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

  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指出,在一些煤老板转型成功的同时,还有不少煤老板的重新投资带有盲目性,建议政府采取措施,运用金融、产业政策的“杠杆”给予更多的引导和支持。使其走上有利于全省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来。

  对整个山西省来说,煤老板的回归关乎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大计。 2009年8月19日,山西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提出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11月10日,山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启动,作为配套,省财政等部门拿出大约3亿元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省级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金融部门也有相关的优惠配套措施。

  但这些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煤老板投资到农业上来,以及投资后能否实现良性发展,这一切尚待时间来检验。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