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 > MBA资讯

商学院关注:企业商学院都干些什么?



  随着企业商学院的兴起,著名经济学家余世维等这样的培训师,便经常出现在他们的讲堂上。

  在广东中泰龙商学院最近一期培训课上,该公司的技术部经理、国家注册企业培训师张传波,为该公司的技术部和销售部的人员讲了一堂题为《如何在技术性材料方面为竞争对手设置门槛》的课。

  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在同行业模仿抄袭现象特别严重的当前,一些具有原创性的公司反而没有了竞争优势,在此状态下,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在原材料的选用、公司的专利技术证书等国家或其他部门认证的技术证书方面取得的优势,来提升公司的招投标能力。

  “这一堂课很有用。”张传波说,一个月之后,中泰龙公司的招标优势还无法从具体的数据上得到统计,但是办公室开始忙起来了,因为销售部门的员工会经常到办公室查阅或者借出公司所取得的专利证书等,他们以此来为招投标加分。

  这是企业商学院在推动企业生产运营进入更高层次的一次示范。这种示范,在中山的企业界正成为一种风气。

  企业商学院兴起

  当唐骏及所在的新华都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商学院,曾经的海尔商学院已经更名为青岛培训中心时,企业商学院这个曾经还比较陌生的词汇,开始为企业界所熟知。一种商学院潮开始袭击国内企业界。

  对于这种潮流,中山的企业界也早已跟紧步伐。非常小器、中泰龙、福瑞特、小武松,包括华帝等上市公司,近年来他们都成立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商学院,一时间,余世维、包丰源、一洋、李光斗等培训老师或营销专家,都成为这些企业的座上宾。一位业内人士称,目前中山成立了企业商学院或者挂了牌的公司有上百家,一些商学院都有定期的培训课程。

  广东中泰龙企业商学院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谈起企业建立商学院初衷时,该商学院副院长、广东中泰龙集团副总裁徐飞说,中泰龙早在几年前便被称之为家具行业的“黄埔军校”,各地猎头公司以及同行中的竞争对手,时刻都在紧盯公司的高管或核心的市场专员,一段时间里人才流失特别严重。

  “建立起商学院之后,公司可以系统地培养人才,并组成一个人才梯队,猎头公司猎走一个,公司可以用的人才有二十个,对公司影响并不大。”徐飞说,这家公司以“企业+政府+学院”的模式,于去年建立起了这家商学院,目前除了有公司的高管作为日常培训的老师,还聘请了16位专家教授作为商学院的授课教师,不到半年时间,已经组织各种培训和授课近20次。

  这家学院还得到了轻工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中国家具协会颁发的“中国家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牌匾。据称,这也是上述机构给予企业的唯一一块类似的牌匾,足以证明该商学院的重要性。

  当然,在中山企业界,谈起企业商学院,就不得不提到一位知名人物——非常小器的掌门人梁伯强。2004年开始,梁伯强在非常小器设置培训机构,至今为止做了上千人次的培训。他不仅乐于帮助一些企业建立商学院,而今每月的“冠军论道”,已经成为中山中小企业家交流以及学习的平台。除了非常小器指甲钳,“冠军论道”也成为梁伯强打造的另一个品牌。

  务实与务虚

  企业商学院都在干些什么?这一看似与此前的人力资源相似的部门,对于一家企业的必要性体现在哪里?

  梁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企业建立商学院(或者培训部),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而且对于企业来说,无论处于何种阶段,这种机构都是有用处的——处于初级阶段的企业,需要教会员工如何更好地掌握生产、销售乃至财务、内控等技巧;企业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企业商学院则可以帮助企业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打通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并吸取由企业外部信息,增进企业的活力。

  记者了解到,小武松设立商学院的初衷,便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这家公司打开营销路子。他们的培训课程,则更注重于营销方面。中泰龙公司则不同。记者看到,从他们的课程安排看来,这家商学院显得更加综合,他们有关于财务的、内控的、营销的。受培训的人员,除了中泰龙公司的内部员工,还有中泰龙集团上下游公司的老总以及设在全国的经销商。

  “中泰龙集团80% 的销售在国内市场,一些发达省份已经覆盖到了三线城市,因此中泰龙除了要管理好自己的生产,还要管理好全国的经销商或者专卖店。”徐飞告诉记者,商学院成为维系中泰龙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专卖店的纽带,这些经销商和专卖店的店长从各地赶来,了解中泰龙的优势和价值观,很大程度提高了经销商和专卖店与客户谈判的筹码,更是凝聚了他们的信心。公司的商学院是中泰龙打通产业链、提升企业发展水平的助推器。

  这些运作,是企业商学院的理想状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企业的商学院似乎只是挂了一张牌子以撑起属于自己的门面,或者为了申请某一政府部门给予的支持经费。

  中山一家电企业在一年前挂牌了商学院,这家公司负责人很坦然地告诉记者,除了在开班时请了一位知名培训专家授了一次课,便从未开过课。该公司的商学院成立后,得到了一笔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基金。

  一些公司的商学院无法运作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企业员工根本就不愿意利用本来可以拿到工资的上班或加班时间去参加培训。不过,一些公司已经拿出了激励措施,比如参加培训的时间按照正常上班发工资,甚至还有其他奖励,以提高商学院的活力,将务虚的商学院变成务实的培训机构。

  社会效应显现

  从统计学上看,现在还无法判定企业商学院的兴起,对企业的运营或转型升级到底起到了何种作用,但企业商学院的兴起,已经引起了一连串社会效应。

  最为直接的效应便是各种企业培训或咨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直接对接企业商学院的市场。记者了解到,从目前看来,企业商学院的培训老师,依然还是依赖于外部培训老师。当我们看到各种国际或国家级的培训大师在各种场合走穴时,一些精明的人正从这里看到了商机。他们也会从一些高校或培训机构考一个培训资格证(当然,也不乏有真才实学并对“讲学布道”感兴趣的一些企业界人士),便办起了培训机构。根据工商登记的信息,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内新增的各种咨询机构达几十家,其中许多可以为企业提供培训讲师。

  另一个社会效应便是,如同当年的海尔商学院以及美的商学院一样,中山一些企业家所经营的商学院,正在走向社会,并与高校产生良好的互动。比如在中泰龙商学院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学员,便可以拿到家具设计师职业技能的鉴定;华帝公司的商学院课程,成为一个行业培训的标杆;而梁伯强所举办的“冠军论道”,则在珠三角形成了一个隐形冠军企业家交流的平台。虽然在梁伯强看来,这是他所创新的营销手段,从实际效果来看,该平台对于企业家互通经验,开阔眼界提升管理水平的作用更大。

  一些业内专家正在游说,试图将一些龙头企业的商学院与地方政府建立的共性技术平台相对接,让一家企业的商学院,成为一个行业的培训中心,提升一个专业镇或一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这种建议似乎并没有得到企业的附和。中泰龙徐飞便表示,企业是要肩负起社会责任,但对于同行业来说,在竞争中取胜毕竟是首要的。

  商学院可解人才瓶颈:访七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李万明

  中山市七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商学院潮流中的一员。在成立初期,该公司便喊出要帮助中山企业建立商学院的口号。该公司首席咨询师李万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中山企业来说,商学院最重要的功能在于为企业培养人才。

  李万明已被众多企业聘为商学院内的主讲老师。李万明也被许多企业主称为“李老师”。他在与企业讲授课程时,同样在关注中山企业的发展现状。最后他得出一个“老生常谈”的结论:人才瓶颈是阻碍中山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原因。

  李万明说,一谈到人才的缺失,那些财大气粗的企业便会花重金去外地或一线城市挖来各种“顶尖人才”,但干不了几天,这些飞来的金凤凰便会不辞而别。而商学院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好比企业中的“俱乐部”。对于技术型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商学院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营销型人才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最前沿的营销知识。而高端人才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增进沟通,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针对商学院的课程,李万明还建议,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来开设不同的课程,尤其是要注重企业自身的培训力量——比如企业创始人、高管以及销售总监这些对企业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人,他们应该首先安排在商学院授课行列中,让员工充分了解公司的运营以及商业理念,此后才是输入外部的教学力量。

  “从外部请老师,也不是名气越大就越好。”李万明称,通常情况下,企业在请讲师时很注重老师本身的名气,请的老师名气越大,企业老板越觉得自己脸上有光,而不会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比如,在课程安排上,也是下单式的,一套课程,多少课时,总收费多少,都有一套“标准”。这种通用型、灌注式的教学并没有给企业真正带来多大的好处。而这些名气大的专家们也是全国到处去讲课,而且讲课的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这种没有联系企业实际的课程,只能让企业花了钱收效不大,长期以来,对企业商学院的发展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它山之石】

  商学院: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好。

  10年前的美国,当时就有近3000家公司设立了自己的商学院,而排名前500强公司中,大约70%都拥有形形色色的企业大学。

  在美国,企业办商学院的案例很多。1956年,时任通用电气公司总裁的拉尔夫·科迪纳在纽约州奥思宁的一块52英亩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名叫克罗顿维尔的商学院,为的是培养管理人才。作为第一家由大企业创办的管理学院,克罗顿维尔曾经被美国《财富》杂志誉为“美国企业界的哈佛”。就是在这里,科迪纳将“分权思想”灌输到企业的各个等级之中,最终促使“通用”管理思想成功变革。摩托罗拉的创始人保罗·高尔文也曾因为一场网球比赛失败,看到了培训的重要。为了让每个员工都成为业内最出色的人才,摩托罗拉将巨资投入到员工培训上。在1979年,摩托罗拉大学成立。

  只是这些西方企业成功办商学院的事实,并不代表所有企业都能做得到,至少这些有影响力的商学院都是那些非常有实力的超级国际企业创办的。因为无论是师资还是办学硬件,若想做到成功,不是一般的企业可以应付的。

  近十年来,国内企业巨头自建商学院的不在少数,像是春兰大学、海尔大学、联想商学院、伊利集团奶粉商学院、亚信商学院、新希望商学院等。同时,很多中等规模的企业也加入到这个行列。而在这些林林总总的企业商学院中,有的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的则已经无疾而终。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