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 > MBA资讯

新华都商学院何志毅理事长:创新有三个层次

  据史书记载,商朝的开国皇帝成汤在洗澡盆上刻着:“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警句:如果一天新,就可能又一天新,就可能天天都新。成汤每洗一次澡,就提醒自己思考一次如何“新”的问题,可见3600年前中国的皇帝多么重视创新。今天,中国国家领导人又提出了要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创新成为了中国的热点名词。
  创新是什么?是一种结果?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文化?
  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创新主要是指技术产品化和市场化的能力,是把技术发明创造转化成经济价值的能力。根据中国自己一份非常严肃的研究报告,中国在 34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排名中名列第23位;在世界上两个著名的创新力排行榜上,中国排在21位和第50位。从当今技术产品化、产品市场化的角度看,中国的创新能力并不高。
  但是我并不认为中华民族是创新能力不足的民族。从历史长河看来,创新并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和技术经济价值化的能力,而是全面创新的能力,例如文化创新、艺术创新、思想创新、社会制度创新,当然也包含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如果我们把创新的范围加大、把时间拉长到500年、1000年、2000年、3000年来看,中国是否创新?京师大学堂的第一任教务长美国人丁韪良在1901就说其实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很多的创新,只是不为西方人所认识。一个能够延续几千年文明的民族、一个长期走在世界前沿的民族,不可能不具备创新能力。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民族最根本的创新是文字和文学的创新。中国甲骨文被创造的年代至今未有考据,但找到的那批文字记录是公元前1300年。德语最早的记录是公元前5世纪,英语是公元5世纪,俄语是公元10世纪。如果把诗歌作为文字成熟的标志,那么中文到李白杜甫(7世纪)成熟了。英文是到莎士比亚(1564-1616)、德文是到海涅(1797-1856)、俄文是到普希金(1799-1837)时代。
  中华民族的创新力如何?中国古代的文字、算术、天文、青铜器、铁器、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瓷器、丝绸、中医、中药等等,都是自主创新的;中国的宰相制度、郡县制、家族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企业制度、水利、桥梁、道路交通(驿站)等等,都是自主创新的。并且,那时中国乐于被别人的借鉴和学习。
  当然,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可能由于历史的创新太多而厚古薄今,一个在当今经济落后的民族,可能由于学习而导致邯郸学步,但瑕不掩瑜。在开放的国际社会中,当我们看到有新的东西在我们前面,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当我们走在前沿的时候,当我们无处可学的时候,就必须创新。
  我认为创新有三个层次:基础性创新、支撑性创新、应用性创新。基础性创新是指文化创新、社会制度创新、重大科学理论创新;支撑性创新是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组织创新;应用性创新是指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等。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最根本的,例如就中国的改革开放而言,没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社会基本制度的转变,其它的创新都不可能产生。
  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三十年里,如果中国形成深入人心的创新文化价值观,如果中国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果中国的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沿,如果中国建立起在这三个基础性创新之上的支撑性创新和应用性创新体系,中国就是当之无愧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长期性的创新型国家。
  最后,让我们期盼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几千年文明的基础之上日新月异!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